邮政报刊亭是方便市民读书看报、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。但一段时间以来,中心城区主次街路的部分邮政报刊亭越来越“花哨”,严重影响市容市貌。记者日前从市城管局获悉,即日起,市城管局将督导相关部门对全市邮政报刊亭逐一进行梳理和整治,消除“乱象”。
很多细心的市民发现,近两年邮政报刊亭的亭身越来越“花哨”。说它“花哨”,不仅仅是因为报刊亭经营者将报刊用绳子挂在报刊亭外部,更多的是因为这些报刊亭俨然成了随意张贴小广告的载体。记者在黄河路一处邮政报刊亭看到,从亭子**部到底部,粘贴、喷涂的小广告多达6处。不仅如此,据城管部门调查统计,中心城区几乎所有报刊亭都存在店外经营、多种经营等情况。以御河路一所小学附近的邮政报刊亭为例,不仅出售报刊,还出售学生玩具、学习用具、小食品,并兼备临时充电功能,报刊亭周边摆满了各类商品,俨然成了一个“杂货铺”。而浮阳大道一处邮政报刊亭,早已不从事报刊经营,取而代之的是修表业务。同时,有些报刊亭还存在随意修建台阶、接坡等情况,严重影响城市形象。
据了解,这些邮政报刊亭是按照省、市支持文化产业的相关要求而设定的,此次市城管局牵头,将督促相关部门对全市邮政报刊亭逐一进行勘察。其中,确实为市民所需要的,予以保留,但严禁从事其他经营,随意张贴的广告统一设置为公益性广告,并严禁物品外摆、店外经营、占道经营;对于非从事报刊经营或空置的,将依法依规清除。
移动报刊亭
报刊零售销售终端经营模式转型,由报刊亭承包经营模式转变为报刊亭经营权委托经营模式。通过公开招标、竞标,进一步明晰了邮政报刊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,并强化了邮政企业对报刊亭的管理。报刊亭分布广,老百姓购买方便,有一定的生存优势,但报刊亭发展需要跟随时代脚步,调整和适应现代传播习惯。他觉得可以增加各种相应功能,使其成为“不过时”的文化符号。
移动式报刊亭
原来的报刊亭占道,一定程度影响市民生活。发展移动式报刊亭,解决占道还解决了就业。较关键是方便市民的阅读需求构建起健康有序的服务体系。但相比于移除报亭,构建起新的阅读文化生态远非一日之功。很多城市都在规划涵盖书报功能的便民点纳入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之中,成为“15分钟生活圈”的标准配套。
在人流聚集地段,如地铁口、公交港设置规范的书报商店,或在现有的咨询点上增加售报功能。移动书报亭方便了居民小区买到书报,包裹柜可自助取件,有自动柜员机和电动车充电桩。
报刊亭智能化
有免费无线网,还能打印附近商户优惠信息,这样的报刊亭实在是‘高大上。与传统报刊亭相比,智能报刊亭少了些杂乱,多了些时尚。在报刊亭的玻璃窗上,一块醒目的牌子写着“免费WiFi、自助缴费、快件收取、电话充值”。
如果把报刊亭传统的便民优势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,从附近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,脚踏实地做好服务,报刊亭可以在城市便民商业设施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互联网影响
移动互联网很好的把个体连成一片,将一个个孤岛连成大陆。碎片化时间也被智能工具替代。微信、微博、博客等形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兴起,传统纸媒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们,信息定制化呈现给读者,连电视业、电影业都受到移动互联网影响。
报刊亭提供“话费充值、充电充气、代缴电费、代售汽车票”等便民服务。有些报刊亭周围不是繁华商业区,也没车站、学校,报刊零售生意就不好做,只有拥抱移动互联网,形成软硬件的互补优势,才能显示出城市功能配套地位。